行業資訊
城市廣場設計實例
坎波廣場
坎波廣場是中世紀意大利公共廣場中的杰作,其前身是錫耶納城( Siena)的一個大集市。廣場始建于1293年,隨后逐步形成了廣場現在的樣子。廣場的鋪地及市政廳建筑是在13世紀完成的。廣場是個長約140m、寬約100m的大空間,圍合廣場的建筑多為5-6層,扇形的廣場地面是由9個三角形組成,據說是象征著當時錫耶納的最高掌權者“九個理事會"(The Council of Nine)至高無上的權威。
廣場的設計利用了地面的傾斜營造出了獨特的廣場空間,地面傾斜的最低點并不是設置在廣場中心,而是設置在廣場的一側,對著廣場教堂的人口,引導人流的行進,凸顯了中世紀宗教在人們心目中的主導性地位。這:-點體現出錫耶納坎波廣場的有機發展,通過對地形的巧妙利用,將設計難點轉化成了亮點。
這里作為每年一度的派力奧(Palio)賽馬節的舉辦地而聞名于世,參加賽馬節的是錫耶納城內的各個地區。作為錫耶納最主要的市民廣場,坎波廣場充斥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但它仍然是錫耶納市民集會的場所。
圣馬可廣場
圣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又稱威尼斯中心廣場,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節慶的公共活動中心,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之一。圣馬可廣場不是一次性就建好的,而是經歷了幾個世紀的時間,建于9世紀的圣馬可大教堂控制著整個廣場的重心。
圣馬可廣場成功的原因主要歸功于一層建有拱廊的正立面,拱廊是通透的表面,為人們從擁擠的城市建筑群中進入廣場時提供一種過渡。盡管這種邊界非常統一,但實際上,它并不像看起來那樣統一。最為明顯的變化就是它的梯形設計方案。
廣場由兩個大小不同的梯形組成。其中大梯形廣場面積為1.32hmz,小梯形廣場面積為o.45h㎡,前者是后者的3倍。圣馬可廣場整個空間系統的最大成功之處在于兩個梯形廣場在主軸線上的方向變化,形狀不規則,但直角相接的相鄰墻面巧妙地把這種空間上的沖突轉化協調。其中,圣馬可教堂是主宰,對于整個廣場的布局與構圖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整個廣場的中心位于鐘塔處,它是兩個梯形的連接點,在從大廣場步人小廣場時提供了一種動態的變化,是控制空間的最高標志物。這些變化具有顯而易見的重大意義,如果將這些變化移除或規范化,圣馬可廣場便很有可能成為一個平淡無奇的廣場。
廣場對地面界面的運用也是值得借鑒的,精致的鋪裝圖案,形成一定的空間組織與空間導向。與整個廣場的空間軸線基本一致,地面鋪裝導向將人引向圣馬可大教堂這一主要建筑上面。
文章出自城鄉規劃m.zf-sfl.com,轉載請注明。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