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現代步行商業街設計的空間形式
現代城市步行街的概念最早出現在歐洲。位于德國西部埃森市的“林貝克”大街(Limbecker-Street)被視為現代步行街的雛形,該街于1930年建設成為林陰大道,并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在我國,現代步行商業街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90年代達到建設高潮。據相關統計,截至2005年,我國縣級以上的步行街總數已超過3000條,步行街的總長度已超過1800km。目前,步行街已成為我國城市建設的一個熱點。
1)平面布局,形式
(1)貫通式。貫通式多是傳統的線性步行商業街。根據線形的不同,貫通式大體可分為直線形、折線形、曲線形和復合線形等。貫通式步行商業街不宜過長,而且應在線形空間上,通過節點放大和路線曲折變化等方式,增加空間的魅力。如美國圣迭戈霍頓廣場是個貫通式的購物中心,但并不是空間單調的直線型步行街,而是由兩個半圓形廣場連接而成的線型街區。人們行走其問,空間時寬時窄,心理感覺有張有弛,極富趣味性。
(2)庭院式。根據街道上方是否被覆蓋,庭院式還可分為室內式和開敞式,但都是被人工建筑環境界定而成的庭院空間,與貫通式相比,庭院式圍合感更強。
(3)復合形式。復合形式是指將貫通式和庭院式相融合的空間形式。在當代,步行商、業街常與城市綜合體、商場和商廈相結合,組成步行街區,如萬達廣場和北京王府井都已不是傳統社會單純的街道空間,已成為多種空間形式復合而成的步行街區。再如湖南邵陽九井灣步行商業街位于邵陽市中心地區,規劃建設面積20.19h㎡,是一個集行政辦公、商貿、金融、娛樂和居住為一體的商業街區,在平面布局上將貫通式與庭院式進行了有機融合。
2)立體布局形式
隨著城市用地的日益緊張,步行商業街開始向立體空間發展,逐漸形成“地下—地面-空中”一體化的空間組合形式。在提高空間利用率的同時,豐富的空間層次也會賦予步行商業街活力,通過空間變化、內外空間滲透、空間立體式發展及秩序組織等,形成豐富的景觀序列,帶給行走其中的人們步移景異的新奇感受。以美國霍頓廣場為例,其,活躍的商業氣息是由富于變化的平面布局與活躍的空間結構共同營造的。商業街兩側的商店二、三層都做成外廊,再通過過街天橋聯系各外廊,由此形成內與外、上與下、左與右等相互交融的環境氛圍,有利于人流的流動及商業氛圍的形成。由此可見,平面布局形式與立體布局形式不是截然分開而是相互聯系的,在整體空間形態的設計上,應綜合考慮二者問的關系。
文章出自城鄉規劃m.zf-sfl.com,轉載請注明。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