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清代其他形式的園林-孟表柱分享
清代的公共園林沒有新的發展,依然沿襲前朝的方式。其他的一些園林形式,如衙署園林、書院園林在這一時期有所發展,在數量上有所增加。
一、公共園林
從宋代開始繁榮起來的市民文化,與皇家、士流的雅文化相互影響,到清中葉和清末已經臻于成熟,具體表現在小說、戲曲、表演、繪畫等方面,城鎮的公共園林作為這種文化的載體和依托也隨之興盛起來。在一些經濟文化發達地區,如江浙一帶的農村,公共園林也十分興盛。
這一時期的公共園林大致有三種情況。
第一,依托城市水體水系,或利用水利設施因水成景,成為開放的綠化空間。一般來說,城市及近郊的公共園林大多屬于這種情況。例如,北京的什剎海就是內城的最大的一處公共園林。它因景色優美,酒肆眾多,周圍多有古寺、名園,倚窗對水,頗有江南風致而聞名。陶然亭是清代北京的又一處著名公共園林,亭依一個天然水湖而建,取自居易詩句“更待菊黃家釀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之意。除此之外,濟南的大明湖、南京的玄武湖、揚州的瘦西湖、昆明的翠湖都是依水而成的城市公共園林。
第二,利用著名建筑物的舊址或遺址,或者是與歷史人物有關的名跡,經過園林化處理而成為公共園林。如四川的杜甫草堂、桂湖,是利用名人的故居;河南蘇門山的“百泉”與“嘯臺”因晉時的孫登、阮籍而知名,結合優美的自然景觀,加上歷代的整治,成為了遠近皆知的大型公共園林。
第三,農村聚落的公共園林,多見于經濟文化繁榮發達的江南地區。在清代,皖南的徽商在家鄉常常出資修建村內的公共設施和公共園林,如楠溪江的水口園林,歙縣的檀干園等。檀干園位于歙縣的唐模村,是一處水景園,水體兼有水庫的作用。園不設墻,內有亭、榭、會館等園林建筑,布局疏朗有致,與清溪、石路和村落融為一體,一派天人和諧的景象。
二、衙署園林
清代的衙署園林與之前的衙署園林一樣,都是在官衙府邸內單獨辟出一部分作為隨任眷屬的居所,并有一些園林的建置,相當于宅園。現存的比較完整的有河南的內鄉縣衙的園林。
三、書院園林
作為中國古代的教學與學術研究機構,書院最早出現于唐代,其選址常常在環境清幽、遠離城市的風景秀美之地。清代的書院建筑較多,其中有許多設有園林,即書院園林。現存的有云南大理的西云書院、安徽歙縣的竹山書院等。
文章出自市政設計m.zf-sfl.com,轉載請注明。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