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城市景觀的構成基礎
1、構成單元
在社會學研究領域,婚姻家庭是整個社會的基礎,人們由婚姻締結家庭,由家庭組成國家。居住建筑以及居住區,承載著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也成為最持久的城市形態。在風景園林學的歷史上,古希臘的柱廊園、羅馬的別墅園、意大利的臺地園乃至中國的私家園林,也都是以家庭為基本單元發展起來的。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居住區是一個形態結構和單元,具有一定的城市景觀,社會內容和功能方面的特征,其中任意一個元素的變化都需要注意限定居住區的范圍。我們應當記住,那種在社會或經濟階級劃分和經濟功能基礎上,把居住區當做社會建筑體來分析的觀點在本質上與現代城市的形成過程相對應。”——阿爾多·羅西。
2、生活方式
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具有自我意識的特殊存在,這種自我意識使得人們的行為活動具有目的性,這也正是生活的意義所在。在自然屬性以外,人的社會屬性又使得全部生活的意義都與社會有關。人類學家特納認為,社會在平時大多處于人與人、群體與群體階層與階層的等級關系和沖突中,社會結構就是這種等級關系和矛盾的外在形式。這樣的社會結構又映射出社會空間的存在形式。對于現實的物質空間與社會空間的關系,阿里·邁達尼普爾這樣寫道:“物質空間與社會空間的關系,即在現代主義建筑語匯中的形式與功能的關系,這已經是后現代主義向閑現代注意挑戰的重要主題之一。”
生活方式就是描述人的現實存在的具體形態,準確地說:“生活方式是不同的個人、群體或全體社會成員在一定的社會條件制約和價值觀念指導下所形成的滿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動形式與行為特征的體系。”
城市空間是社會結構在物質形態方面的外在表現。人的生活方式賦予了城市空間豐富的內涵。生活方式的四個方面,作用于城市公共空間之上,就構成了城市景觀的主體,空間的界面則構成了城市景觀的形象特征,空間介質構成了城市景觀的自然與人文特征。以景觀為主導的城市審美不再把建筑與景觀、整體與局部分開,空間與空間的界面沿著人們的公共生活足跡構成了城市景觀全新的理解。
文章出自景觀園林設計m.zf-sfl.com,轉載請注明。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